导航菜单
首页 > 汉语词典>>口燥唇干的意思

口燥唇干

拼音:kǒu zào chún gān 注音:ㄎㄡˇ ㄗㄠˋ ㄔㄨㄣˊ ㄍㄢ
繁体:口燥唇乾 词性:成语

词语解释

口燥唇干[ kǒu zào chún gān ]

⒈  亦作“口干舌燥”。亦作“口干舌焦”。

⒉  形容口渴、焦灼或说话过多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亦作“口乾舌燥”。亦作“口乾舌焦”。形容口渴、焦灼或说话过多。

引:《乐府诗集·相和歌辞十一·善哉行》:“来日大难,口燥唇乾。今日相乐,皆当喜欢。”
叶圣陶 《未厌集·小病》:“差不多一切的焦躁和乱想都会集中到这上头去。于是口干舌燥,头里岑岑地作响。”
柯岩 《东方的明珠》:“那时,是她和她一起制定计划,一起讲课,真是讲得口干舌燥,磨破了嘴皮。”
袁静 《伏虎记》第二回:“指导员跟他平心静气地讲道理,讲得口干舌焦。”

国语辞典

口燥唇干[ kǒu zào chún gān ]

⒈  形容口渴、焦灼或费尽口舌。汉·无名氏〈善哉行〉:「来日大难,口燥唇干。今日相乐,皆当喜欢。」也作「口干舌燥」。

口的基本解释

基本字义

kǒu(ㄎㄡˇ)

⒈  人和动物吃东西和发声的器官(亦称“嘴”):口腔。口才。口齿。口若悬河。

⒉  容器通外面的地方:瓶子口。

⒊  出入通过的地方:门口。港口。

⒋  特指中国长城的某些关口(多用作地名):古北口。喜峰口。

⒌  破裂的地方:口子。

汉英互译

gob、jaws、meatus、mouth、ora、orifice、ostium、scoop、stoma、stomata

相关字词

造字法

象形

English

mouth; open end; entrance, gate

口的拼音:kǒu(ㄎㄡˇ)

口字取名的寓意

口字取名寓指口才好、能言善辩、谈吐麻利之意。中性字,用字频率为百分名字中使用了1607次。

口字取名的含义是什么:

口字取名义指阳光,魅力,贤淑之义;

口配什么字最好

起名口配什么字最好?口配什么字最好男孩可配黄、寿、徐、帝、壕等字起名大气好听的。女孩口字配什么字好听可配茫、镯、限、趣、算等字起名最好听。

与口字搭配的最佳男孩名字

ke kou可口 men kou门口

与口字搭配的最佳女孩名字

口字起名没有名字,该字不适合或很少用来起女孩名

口字意思康熙字典解释

康熙字典 口

口【丑集上】【口部】 康熙筆画:3画,部外筆画:0画

〔古文〕《唐韻》苦后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去厚切《正韻》苦厚切,上聲。《說文》人所以言食也。象形。《易·頤卦》自求口食。《書·大禹謨》唯口出好興戎。

又戸口。《孟子》數口之家。《前漢·宣帝紀》膠東相成勞來不怠,流民自占八萬餘口。

又《李陵傳》捕得生口,言李陵敎單于爲兵,以備漢軍。

又姓。《唐韻》今同州有之。《正字通》明弘治中,宣府通判口祿。

又古口,複姓。《正字通》漢有古口引。

又壺口,山名。《書·禹貢》冀州旣載壺口。

又谷口,地名。《史記·范睢傳》北有甘泉谷口。《註》九嵏山中西謂之谷口。

又列口,縣名。《前漢·地理志》樂浪郡,列口縣。

又《史記·倉公傳》切其脉時,右口氣息。《註》右手寸口也。脉經,從魚際至高骨却行一寸,其中名曰寸口,其骨自高。

又《韻補》苦動切,音孔。《釋名》口,空也。空上聲。

又叶康杜切,音苦。《詩·小雅》好言自口,莠言自口。憂心愈愈,是以有侮。《前漢·溝洫志》且漑且糞,長我禾黍。衣食京師,億萬之口。《宋玉·風賦》侵淫谿谷,盛怒於土囊之口,緣泰山之阿,舞於松柏之下。下叶音戸。◎按唐韻正,口古音苦。引朱子韓文考異云:今建州人謂口爲苦,走爲祖。雖出俚俗,亦由音本相近,故與古暗合也。是直以爲口當讀作苦,非止叶音矣。

又叶恪侯切,音彄。《梁法雲·三洲歌》三洲斷江口,水從窈窕河傍流。

「婚姻」八字合婚,掌握幸福姻婚通关密码 「姓名」解开名字奥秘,挖掘姓名能量

燥的基本解释

基本字义

zào(ㄗㄠˋ)

⒈  干,缺少水分:干燥。燥裂。燥热。枯燥。

汉英互译

dry

造字法

形声:从火、木品声

English

dry, parched, arid; quick-tempered

唇的基本解释

基本字义

chún(ㄔㄨㄣˊ)

⒈  嘴的边缘红色部分:嘴唇。唇齿(喻互相接近而且有共同利害的两方面)。唇膏。唇裂。唇舌(“嘴唇”和“舌头”,喻言辞)。唇吻(嘴唇,喻口才、言辞)。唇亡齿寒(关系密切,利害相关)。

汉英互译

labium、lip

造字法

形声:从口、辰声

English

lips

干的基本解释

基本字义

干(乾)gān(ㄍㄢ)

⒈  触犯,冒犯,冲犯:干扰。干涉。干预(亦作“干与”)。森然干霄。

⒉  追求,求取,旧指追求职位俸禄:干禄。干仕。

⒊  关连,涉及:干系。互不相干。

⒋  盾,古代抵御刀枪的兵器:大动干戈。

⒌  古代用以记年、记月、记日、记时(亦作编排次序)的十个字(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):天干。干支。

⒍  涯岸,水边:“河之干兮”。

⒎  个数:若干。

⒏  没有水分或水分少:干燥。干旱。干枯。干柴。豆腐干。

⒐  枯竭,尽净:干尽。干杯。

⒑  徒然,白白地:干着急。

⒒  指没有血缘或婚姻关系,拜认的亲属:干亲。

⒓  〔干将(jiàng)〕古剑名。

⒔  姓。

其他字义

干(幹)gàn(ㄍㄢˋ)

⒈  事物的主体或重要部分:树干。躯干。干线。

⒉  做:干事。说干就干。

⒊  有才能的,善于办事的:干才。干员。干练。

⒋  方言,坏、糟:事情要干。

汉英互译

do、work、able、dry、empty、for nothing、doing

相关字词

做、搞、湿

造字法

原为形声

English

oppose, offend; invade; dri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