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解释
兀的[ wù de ]
⒈ 这;这个。
例:瞧他兀的得意样儿。:
英:this;:
⒉ 怎么,表感叹。
英:how;:
⒊ 〈方〉:突然。
例:兀的失踪。:
英:suddenly;:
引证解释
⒈ 亦作“兀底”。亦作“兀得”。
⒉ 指示代词。这个;这。
引:宋 张镃 《夜游宫·美人》词:“鹊相庞儿谁有,兀底便笔描不就。”
金 董解元 《西厢记诸宫调》卷一:“须看了可憎底千万,兀底般媚脸儿不曾见。”
元 关汉卿 《鲁斋郎》第四折:“妹子,兀的不是母亲?”
《清平山堂话本·阴骘积善》:“兀的出斋来的官人便是。”
⒊ 语气助词。与“不”连用,表示反诘。犹言怎的不。
引:元 石德玉 《风月紫云庭》第一折:“兀得不好拷末娘七代先灵!”
明 王九思 《端正好·春游》曲:“兀的不喜杀人也么哥!”
清 李渔 《巧团圆·剖私》:“又谁知脚跟有债不容逋,近捨家乡奔远途,兀的不是子母相生把十当五!”
⒋ 语气助词。表惊异。
引:《宣和遗事》前集:“女奴来报:兀的夜来那 高平章 到来也!”
元 邓玉宾 《端正好》套曲:“只是睡足黄粱梦一场,兀的回首斜阳!”
《水浒传》第十四回:“晁盖 假意看他一眼,喝问道:‘兀的这厮不是 王小三 么!’”
⒌ 口语中的衬词。
引:元 戴善夫 《风光好》第三折:“这的是天注定的是非,天指引的前程,天匹配的婚姻,喒兀的教太守主婚。”
《醒世恒言·马当神风送滕王阁》:“説话的,兀的説这才学则甚!”
郁达夫 《沉沦》:“只有他一个人锁了愁眉,舌根好象被千钧的巨石锤住的样子,兀的不作一声。”
国语辞典
兀的[ wù dì ]
⒈ 指示词。那个、这个。
引:元·关汉卿《窦娥冤·楔子》:「你本利少我四十两银子,兀的是借钱的文书,还了你,再送你十两银子做盘缠。」
《三国演义·第二八回》:「飞把手指曰:『兀的不是军马来也!』」:
⒉ 突然、忽然。
引: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·第八五回》:「醉公兀的一下跳起来,向房里便跑。」:
⒊ 疑问词。怎么、岂。
引:元·孟汉卿《魔合罗·第一折》:「似这般几时是了,我收了这铺儿。李德昌,你几时来家,兀的不痛杀我也。」:
兀的的分字解释
兀的基本解释
基本字义
兀
⒈ 高而上平,形容秃山,泛指秃:兀鹫。“蜀山兀,阿房出。”
⒉ 高高地突起:兀然(a.高高突起的样子;b.突然;c.昏沉无知的样子)。突兀。
⒊ 中国元曲中用作发语词:兀那。兀的(
)(a.这,这个;b.怎么,怎的;c.突然)。汉英互译
stand upright
造字法
会意
English
to cut off the feet
兀的拼音:wù(ㄨˋ)
兀字取名的含义是什么:
兀字取名义指独立,睿智,清纯之义;
兀配什么字最好
起名兀配什么字最好?兀配什么字最好男孩可配章、升、银、行、育等字起名大气好听的。女孩兀字配什么字好听可配芒、於、娱、唱、妩等字起名最好听。
与兀字搭配的最佳男孩名字
wu kai兀凯 xue wu学兀 chuan wu川兀 wu pai兀派 zi wu子兀 wu yan兀岩与兀字搭配的最佳女孩名字
wu xuan兀萱 yu wu妤兀 wu mi兀觅 wu yu兀妤 wu yue兀玥 wu xi兀兮兀字意思康熙字典解释

兀【子集下】【儿部】 康熙筆画:3画,部外筆画:1画
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五忽切,音杌。《說文》兀,高而上平也。从一在人上。
又刖足曰兀。《莊子·德充符》魯有兀者叔山無趾,踵見仲尼。仲尼曰:無趾,兀者也。
又《柳宗元·晉問篇》乗水潦之波,以入於河而流焉,盪突硉兀。《註》危石也。
又兀兀,不動貌。《韓愈·進學解》常兀兀以窮年。
又《正韻》臬兀,不安也。亦作卼。《易·困卦》于臲卼。
又姓。《韻會》後魏改樂安王元覽爲兀氏。
又《韻會》或作掘。《莊子·齊物論》掘若槁木。
「婚姻」八字合婚,掌握幸福姻婚通关密码 「姓名」解开名字奥秘,挖掘姓名能量的的基本解释
基本字义
的
⒈ 真实,实在:的确。的当(
)。的情。的真。的证。其他字义
的
⒈ 箭靶的中心:中(
)的。有的放矢。众矢之的。目的(要达到的目标、境地)。其他字义
的
⒈ 用在词或词组后表明形容词性:美丽的。
⒉ 代替所指的人或物:唱歌的。
⒊ 表示所属的关系的词:他的衣服。
⒋ 助词,用在句末,表示肯定的语气,常与“是”相应:这句话是很对的。
⒌ 副词尾,同“地2”。
汉英互译
of、target
造字法
形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