导航菜单

元大都

元大都的拼音:

词语解释

拼音:yuán dà dōu 简介 元大都,或称大都,蒙古文称为“汗八里”(Khanbaliq),意为“大汗之居处”。自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四年(1267年)至元顺帝至正二十八年(1368年),为元朝国都。其城址位于今北京市市区,北至元大都土城遗址,南至长安街,东西至二环路。 城市规模 元大都位于金中都旧城东北。至元四年(1267年)开始动工,历时二十余年,完成宫城、宫殿、皇城、都城、王府等工程的建造,形成新一代帝都。但是,由于至元二十二年(1285年)诏令规定,迁入大都新城必须以富有者和任官职者为先,结果大量平民百姓只得依旧留在中都旧城。在当时人的心目中旧城仍是重要的,通常把新、旧城并称为“南北二城”,二城分别设有居民坊七十五处及六十二处。 大都新城的平面呈长方形,周长28.6公里,面积约50平方公里,相当于唐长安城面积的五分之三,接近宋东京的面积。元大都道路规划整齐、经纬分明。考古发掘证实,大都中轴线上的大街宽度为28米,其他主要街道宽度为25米,小街宽度为大街的一半,火巷(胡同)宽度大致是小街的一半。城墙用土夯筑而成,外表覆以苇帘。由于城市轮廓方整,街道砥直规则,使城市格局显得格外壮观。 环水布置 元大都新城规划最有特色之处是以水面为中心来确定城市的格局,这可能和蒙古游牧民族“逐水草而居”的传统习惯与深层意识有关。 由于宫室采取了环水布置的办法,而新城的南侧又受到旧城的限制,城区大部分面积不得不向北推移。元大都新城中的商市分散在皇城四周的城区和城门口居民结集地带。其中东城区是衙署、贵族住宅集中地,商市较多,有东市、角市、文籍市、纸札市、靴市等,商市性质明显反映官员的需求。北城区因郭守敬开通通惠河使海子(积水潭)成了南北大运河的终点码头,沿海子一带形成繁荣的商业区。海子北岸的斜街更是热闹,各种歌台酒馆和生活必需品的商市汇集于此,如米市、面市、帽市、缎子市、皮帽市、金银珠宝市、铁器市、鹅鸭市等一应俱全。稍北的钟楼大街也很热闹,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在鼓楼附近还有一处全城最大的“穷汉市”,应是城市贫民出卖劳力的市场。西城区则有骆驼市、羊市、牛市、马市、驴骡市,牲口买卖集中于此,居民层次低于东城区。南城区即金中都旧城区,有南城市、

词语分字解释

元的基本解释

基本字义

yuán(ㄩㄢˊ)

⒈  头、首、始、大:元凶。元首。元旦。元年。元勋。元帅。状元(科举考试第一名)。

⒉  基本:单元。元件。元气(精气,根本)。元素。元音。

⒊  同“圆”。

⒋  未知数:一元二次方程。

⒌  中国朝代名:元代。元曲。

⒍  姓。

⒎  古同“玄”,清代避康熙皇帝(玄烨)名讳,以“元”代“玄”。

汉英互译

buck、dollar、intervocalic、kyat、member、thaler、yuan

造字法

指事

English

first; dollar; origin; head

大的基本解释

基本字义

dà(ㄉㄚˋ)

⒈  指面积、体积、容量、数量、强度、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,与“小”相对:大厅。大政。大气候。夜郎自大。大腹便便。

⒉  指大小的对比: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。

⒊  规模广,程度深,性质重要:大局。大众。

⒋  用于“不”后,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:不大高兴。

⒌  年长,排行第一:老大。

⒍  敬辞:大作。大名。大手笔。

⒎  时间更远:大前年。

⒏  〔大夫〕古代官职,位于“卿”之下,“士”之上。

⒐  超过事物一半,不很详细,不很准确:大概。大凡。

其他字义

dài(ㄉㄞˋ)

⒈  〔大夫〕医生(“夫”读轻声)。

⒉  〔大王〕戏曲、旧小说中对强盗首领的称呼(“王”读轻声)。

其他字义

tài(ㄊㄞˋ)

⒈  古通“太”。

⒉  古通“泰”。

汉英互译

big、great、bigness、greatness

相关字词

造字法

象形

都的基本解释

基本字义

dū(ㄉㄨ)

⒈  大都市:都市。都会。通都大邑。

⒉  一国的最高行政机关所在的地方,京城:首都。国都。京都。建都。

⒊  美好:“雍容闲雅,甚都”。都丽。都雅。

⒋  总:都为一集。

⒌  居:“都卿相之位”。

⒍  古代称头目、首领。

⒎  姓。

其他字义

dōu(ㄉㄡ)

⒈  全,完全:都要。功课学得都不错。

⒉  表示语气的加重:一动都不动。

汉英互译

all、big city、capital

相关字词

皆、全

造字法

形声:从阝、者声

English

metropolis, capital; all, the whole; elegant, refin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