◎ 膰
〈名〉
(形声。从肉,番声。古代祭祀用的烤肉) 同本义 [sacrificial meat]
膰,祭余肉。——《广韵》
天子有事膰焉。——《左传·僖公二十四年》
生日脤,熟曰膰。——《谷梁传·定公十四年》
祀有执膰,戎有受脤。——《左传·成公十三年》
膰的拼音:fán pán(ㄈㄢˊ ㄆㄢˊ)
膰字取名义指清纯,多才,儒雅之义;
起名膰配什么字最好?膰配什么字最好男孩可配弼、焜、钏、头、邈等字起名大气好听的。女孩膰字配什么字好听可配琴、霈、汐、茜、宛等字起名最好听。
膰字起名没有名字,该字不适合或很少用来起男孩名
膰字起名没有名字,该字不适合或很少用来起女孩名
膰【未集下】【肉部】 康熙筆画:18画,部外筆画:12画
《集韻》符袁切《正韻》符艱切,音煩。《說文》宗廟火熟肉。春秋傳,天子有事,㸋焉以饋同姓諸侯。或从肉。《玉篇》膰,肝也。《穀梁傳·定十四年》脤者何也。俎實也,祭肉也。生曰脤,熟曰膰。《史記·周本紀》顯王致文武胙於秦孝公。《註》胙,膰肉也。
又《孔子·世家》如致膰乎大夫。《註》膰,祭肉。《後漢劉長卿妻傳》縣邑有祀,必膰焉。《註》膰,祭餘肉也。
又與燔通。《左傳·襄二十二年與執燔焉釋文》燔,亦作膰。《穀梁傳·定十四年》熟曰膰。《釋文》本作燔。
又《集韻》蒲官切,音槃。大腹也。
又蒲波切,音婆。義同。